“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走进书香幽幽的立信楼,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亲切随和,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总能学到许多知识和智慧。今天有幸与封新林老师相约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让我们走进与封新林老师的对话,听听他的学习之道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入职以来,封新林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投入到人民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班主任他积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授课过程中认真负责,循循善诱,答疑解惑,获得班级学生的一致好评;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封新林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2022年封新林被评为九江学院“优秀教师”。对“优秀教师”这个称号,封新林老师有着更深的理解,他讲到作为“优秀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首先是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有正确的三观,遵规守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优良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其次是要有奉献精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阵地、文化传承的高地,承担着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十年育树,百年树人!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为推进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有时会遇到挫折,但作为老师更应该心怀感恩,迎难而上,自觉担当;最后是要有仁爱之心。当提及这点时封老师自豪地说道,曾经所教导的学生,在毕业多年后遇到问题时还会向我寻求帮助,这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于我而言,被认可是最大的收获,”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我们老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以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做一名有温度的好老师。”
砥砺党性心性,努力走在前列
封新林老师不光在教学生涯中潜心育人,在支部工作中也尽心竭力,具有良好的党性修养。作为管理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主动承担组织开展支部工作的职责,并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各项党建活动,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牢记党员职责,积极申报党建课题,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在同事们眼中是个认真又热心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封新林老师与我们谈到如何能更有效来增强支部同志们的党性修养时,他给出了一些建议: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加强党性修养首先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修身养性;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同时要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坚持以党性做事,在实践中磨炼意志,以身作则,做到思想与行动上的自觉主动,以强大的人格力量锻造坚强党性。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诚然,除了拥有良好的党性素养外,封新林老师在教学科研上也有一定建树,他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对专业的深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求学路上应该如何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访谈中封老师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博”注重广度,“精”注重深度。“博”是对多学科专业的熟悉了解,在此基础上丰富学问,触类旁通。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多渠道多途径去阅读,扩宽眼界和视野。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书本之外的课外知识,增强交际能力、培养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精”是对某一学科专业在深度上的钻研,并有一定的建树。在博的基础上求精;勤于学,敏于思,笃行之。通过实践,将书本中的知识抽丝剥茧,积累经验,提升本领,把握基本规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扩展运用到各个领域。既要追求博的方向又要寻求精的境界,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与同学热情交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采访时间有限,但在和封老师的短暂接触中,我们获益匪浅,同时也被封老师热情真挚的态度所触动。封老师是一位眼中带光、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老师,在他述说自身经历的时候时而看向我们,关注我们反应,化繁为简,将抽象的内涵以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来,说到有趣处时,我们时而一齐开怀大笑,气氛十分和谐。
春风化雨是老师,春泥护花是老师。教师担当育人使命,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党性修养担当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用自身见识为学生指点迷津。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以封老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理想的明灯照亮路程,用长远的目标激励前行,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撰稿人:陈哲君 李紫瑶 审核人:赵宇剑